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3:46    次浏览
国庆节期间,大部分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放松之中,然而就在10月3号发生了一件令人扼腕痛惜的悲剧,一个将医改及有关部门“又一次”推上舆论浪尖的惨剧。【事件】10月3号上午十点,陈建利手持一把锋利的砍刀来到莱钢医院,冲进了外科五楼的值班室,值完夜班的医生李宝华身中27刀不幸身亡。李宝华是泰山医学院附属莱钢医院儿科的主治医师,三十多岁,男性,孩子刚上一二年级,妻子是莱钢护士。 十个月前,陈建利的孩子在莱钢医院出生,婴儿出生时有先天畸形并伴有白血病和重症肺炎,很快被转入重症监护室。李宝华医生当时作为参与抢救的医生,曾经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口,和李建利交代过孩子的病情。不幸的是,陈建利的孩子因为病情恶化于出生后第二天离世。其后,陈建利多次和医院协商赔偿事宜,但都未能达成一致,矛盾由此产生。在之后的十个月的时间里,陈建利多次来医院闹事,并砸坏过座椅,而且也被公安机关拘留过,但矛盾始终没有化解。终于,在10月3号上午,陈建利携带凶器来到医院,制造了惊天的惨案。【态度】10月4日,医护人员和医学生自发组织纪念活动,现场气氛凝重,多名医护、医学生泪洒当场,媒体采访女医学生时,她哭着说:“希望好好处理这件事,不然的话,会让我们这些学生都不想当医生了。”类似事件如果屡次持续不能得到妥善处置,影响的何止是医学生的职业选择。 然而,对于李宝华医生的纪念活动,莱钢医院院长现身进行劝阻,要求医护回院坚持工作。当时儿科大夫和护士拿蜡烛下楼悼念李宝华医生,立即被保安全部抢走,组织者也被控制。医院各领导只要看到路上有本院的人就做他们的工作,而当时的场景之一“护士一边哭,一边跟保安争抢蜡烛,说那是给宝华医生的”令人痛心。院领导也许想的是顾全大局,但是未能通过实质性的行动安抚住大家的情绪,我觉得这是不到位的。毕竟已经有如此多的惨剧发生,作为医院的高层就未曾考虑过这些事么?还是说,没想到医院的工作人员有如此血性?身处高位,不知民间疾苦,如斯夫?【原因】面对当下如此多的医患纠纷,小编有点悲从中来,你说正常的人谁希望治死病人,又或者说没有痛到极处谁愿意牺牲一辈子只为图一时行凶的痛快?这样的惨案也许短期内很难避免,也许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才可能慢慢消融。 我们能够理解医生群体在类似事件后的情绪反应,但客观地讲,多起杀医事件最后的判决基本都是死刑,凶手都受到了应有的惩处。但对于一个亡命的行凶者来讲,谴责可能并没多大意义。当他们横下心来决定一死时,别说舆论了,法律在那一刻都会失效。目前来说,大多数的行凶者文化程度都偏低,或者说医疗意识匮乏。那么城乡教育水平的提高,以及现代医学知识的普及就显得极为重要。当然,还有整个社会需要尽量构建一个相对公正的制度,而不是仅仅依靠个人来体现这种公义,要做到让一些所谓的弱势群体,不会有那么强烈的被剥夺感。小编二三言医改的进程曲折而又漫长,磨合是今后的主旋律。对于医生的群体而言,小编也说过很多遍了:第一,在宣传和科普方面,要多宣传现代医学的局限,少报道各种妙手回春的特例。毫无疑问,现代医学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存质量,但这并不能作为提升医院名气的唯一手段;第二,国内的医疗体制名义价格是非常低廉的,但这种低价是以牺牲医生的劳动价值和价外补偿为代价的。这种模式一方面让医生群体长期充满怨言,另一方面则是增加了患者的实际负担,也让整个社会对医疗体制充满了各种不信任。 如果医生系统能够将这两点完善好,也许就离医患和谐的目标不远了。当然,无规矩不成方圆,医生做好的自身能做的,就要看患者一方的进步如何了。因此,所谓的和谐是要建立在医改不断前进的基础上,比如统一的城乡医保体制、符合国情的医疗体系;建立在国家机器的合理干预上,及时的干预和预防方针更是老百姓生命财产的根本保证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,医疗行业都将是中国社会矛盾最尖锐的领域。也许,从科学上降低人们对医学的期望值,在体制上尽量避免构建不切实际的乌托邦,或许是减少悲剧发生的一剂良药。(本版编辑 庄小编 本文为医学干货联盟签约写手原创)【医盟V课堂(微信公众号:yimengvkt),口袋里的医学科研视频直播交流平台】